6月9日,一场校企合作调研会在张企集团召开。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下称“火炬职院”)调研组走进产业园区,与张企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园区十余家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探讨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办法。
作为中山市创办的第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为数不多、没有“围墙”的“园区大学”,如何为产业发展拓宽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之路?火炬职院联手火炬开发区各重点产业园区,推动“院园融合”再升级。
深入园区向企业问需
“目前,企业在技术蓝领人才上有较大的供应缺口,希望能增加培养钳工、电工等一线技术人才,满足我们一线生产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希望招入贵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毕业生,未来,这些毕业生分别可以在企业内发展为机械工程师、调试技师、外贸代表等。”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赖煜玲在会上开门见山地说。
新宏业是一家扎根本土23年的老企业,主业为设计、生产、销售自动化软包装制袋机、焊嘴机等生产线设备,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该细分市场的发展空间仍在逐步扩大,产业前景可观,根据发展规划,企业也对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有了新的需求。
赖煜玲表示,未来,新宏业希望与火炬职院就技术合作开展进一步探讨,共同推动企业员工培训,提升员工学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企业人才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中山市杰而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成建议,企业可以联合火炬职院开展创新研发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创新研发团队的力量,联合开展软件开发等工作,充分满足企业发展对创新资源的新需求。
调研会上,来自张企集团园区的十余家企业负责人逐一发言,分别介绍了企业当前在人才引育方面的需求。火炬职院领导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并详细记录。
这是本月以来火炬职院开展的第二场校企合作调研活动。一周前,火炬职院调研团队曾前往中山健康基地集团调研,与园区15家企业的代表座谈,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通过深入园区“问需”更好地促进学校毕业生就业。
校企搭桥 推动“院园融合”再升级
实际上,火炬职院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探索“院园融合”发展的使命。
2002年,火炬开发区已经成立10年有余,因为缺少技术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本土支持,开始遭遇转型升级原动力不足的发展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火炬职院的筹建开始提上日程。2004年,火炬职院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举办,委托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实现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挂牌、当年招生。
脱胎于“国家火炬计划”产业母体,火炬职院依托园区、服务园区,以“院园融合”为核心内涵的“中山火炬模式”就此落地生根。火炬职院也成为中山市唯一一所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于一身的中国高职“大满贯”学校,是全国为数不多、没有“围墙”的“园区大学”,也是省内唯一以“园区模式”办学的高职院校。
火炬职院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专业群对接产业群重组,深化体系融合;以人才培养链对标企业生产链,深化标准融合;推动学校双创教育与园区双创孵化同频,深化行动融合;促进学院管理机制顺应园区经济运营模式,深化体制融合,推动了院校与园区的同步发展。
作为全国包装印刷行业的标杆龙头企业,位于张企集团园区的中荣印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火炬职院的合作已经有十多年。通过校企协同实施备岗、轮岗、定岗“三岗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的递增式发展,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
截至目前,双方已共同完成了7届现代学徒制班的培养工作,培养了81名火炬学徒、香山工匠,受聘中荣集团,其中7人成长为集团总监级、经理级企业骨干人才。
校企“同频共振”成就了“共创共赢”。近年来,火炬职院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被授予中国包装联合会成立40周年“特殊贡献奖”。中荣集团也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省级平台项目3个。
“时隔十多年,火炬职院和这片园区的景象已经大不相同。这次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为学校未来的工作指出了方向。”火炬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力捷表示,未来,火炬职院将与火炬开发区企业深入对接,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科学研究等各方面探索深度合作,推动“院园融合”再升级,校企共绘产业图谱,服务火炬开发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